Wednesday, March 31, 2010

知足常樂,不做慾望的奴隸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效甚微。一位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祇要你能不停地跑一圈,你所跑過的地方就全部歸你所有。]

於是,農夫興奮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休息一會,可一想到家裏的妻子兒女們都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生活,又拼命地再往前跑........有人告訴他,你到了該回跑的時候了,不然你會累死的。可農夫根本聽不進去,他只想得到更多土地,更多的金錢,更多的享受。他跑啊跑,最終因為心衰力竭倒地身亡。

生命沒有了,土地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毫無止境的慾望使貪婪的農夫失去了一切。

[往回跑]不是放棄,而是一種智慧和境界,是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人能懷着一顆平常善良之心,淡泊名利,不行無義,貧不起貪心,又怎麼會成為慾望的奴隸?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

廣廈萬間睡臥也只三尺

抄自健康報26/03~01/04/2010 第449期第37頁

Tuesday, March 30, 2010

"說曹操,曹操到"跟曹操有何關係?

"說曹操,曹操到"跟曹操有何關係?

據說歷史上輕功最好的人要數曹操,因為"說曹操,曹操到"。這真的跟三國時的曹操有關係嗎?人們常用"說曹操,曹操到"來形容人或事來得非常及時。這個典故還真的跟歷史上的曹操有關係。

東漢末年,歷經黨宦之爭,黃巾起義,漢王朝已經搖搖欲墜,無法維持對國內的統治。董卓帶兵入洛陽,廢少帝,立漢獻帝。后來董卓被王允所殺,其部將李催,郭汜率軍入長安,殺王允及朝官多人,軟禁獻帝。

獻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繼續追拿獻帝。正在獻帝走投無路時,有人向獻帝推荐曹操,說他剿平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

獻帝的信使尚未派出,李郭的聯軍就已殺到,在此危急關頭,曹操手下的大將夏候惇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也因此被加封官爵,迎漢獻帝到許都,開始"挾天子以令諸候",并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后來人們就用"說曹操,曹操到"來形容曹操救駕來得及時。<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根據的就是這段歷史。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宽长畢直的檳威大橋






清明節拜祭先人

28/3/2010


清明節拜祭先人,
糕菓祭品不可少;
誠心拜祭更重要,
傳統孝道憶先輩。













Monday, March 29, 2010

為何古代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


古代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這還得從古代女孩子的裝扮上說起。

古時未婚女子在梳妝打扮時,都喜愛在臉上"貼花黃"。花黃就是用採集的花粉,做成黃色的粉料,再用薄紙片,乾花片,雲母片,蟬翼,魚鱗,蜻蜓翅膀等剪成各種花,鳥,魚的形狀,沾满黃粉之后將其粘貼於額頭,酒靨,嘴角,鬢邊等處。也有用黃顏色的飾粉直接在額上或臉頰兩側畫上各種花紋的。

"貼花黃"是少女特有的妝容,因此,也就成了少女的代名詞。南朝陳后主<採蓮曲>中云:"相催暗中起,粧前日已光。隨宜巧注口,薄落點花黃。"北朝民歌<木蘭辭>裏,木蘭恢復女兒打扮的一個標誌就是"對鏡貼花黃"。可見貼花黃是古代少女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裝扮。

按照風俗,少女出嫁後就要另作一番打扮,因此古代民間有俗諺說:"今朝白靣黃花姐,明日紅顏綠鬢妻。"時間久了,"花黃"兩字顛倒用在"閨女"一詞前靣,構成了"黃花閨女"一詞,這一用法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詞。同時,"黃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所以,"黃花閨女"也喻指沒有過性行為的年輕女性。

今天我們了解到"黃花閨女"的典故了,其實在古代對女孩子的稱呼還有很多,明天"講古說今"再繼續說有關的故事。(二之一)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為何古代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

在借用"小姐"稱呼未婚女子的前后,古代還有許多稱呼未婚女子的詞語。

"娘子"不僅僅是戲文,影視中丈夫對妻子的愛稱,還是未嫁或已嫁女子的通稱。"娘"字本指少女,<韵會>就說:"娘字,本少女之稱。"到了宋代,凡是閨閣女子都可稱作小娘子。

"姑娘":是稱呼年輕女子的常用詞語。比如<紅樓夢>中的年輕女子都被稱作姑娘。

"姑子":也有未婚女子的意思。<古樂府.歡好曲>:淑女總角時,喚作小姑子。

"女子":早在先秦,已經有這種叫法。<莊子.盜跖>中"尾生抱柱"的愛情故事就記敘"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陝西方言至今普遍使用"女子"的稱呼,不僅把自家女孩叫做"女子",還於酒肆飯店,大街小巷之中頻傳呼喚"女子"之聲。

"女士":<詩經.大雅.既醉>有詩句說:"厘爾女",據唐代孔穎達的解釋,女士就是具有士人行徑的女子。后來,也逐漸成為對年輕女子的稱呼。

"閨女":即閨閣女子。唐詩中已用"閨女"一詞稱呼年輕女子,這種用法至今用於中國北方農村。

"娃":也指年輕女子。柳永<望海潮>詞云:"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是說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靣上都蕩漾着優美的笛曲和採菱的歌聲。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採蓮姑娘都怡然自樂。此處的"娃"即指年輕姑娘。

對於未婚女子的稱謂和現代用法并不完全相同,雖然部份詞語至今仍在使用,但詞語本身的意思卻發生了變化,如姑娘已經失去古代指稱姑母的意思。(二之二)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Friday, March 26, 2010

為何用"東窗事發"形容事情敗露?

東窗事發語出明代田汝成所著<西湖游覽志餘.卷四.佞幸盤荒>。

宋,元間傳說,南宋宰相秦檜,竭力主張投降金國,感到岳飛是實現對金議和的最大障碍,他指使別人誣告岳飛謀反,把他逮捕入獄。

岳飛寧死不屈,不肯招認,秦檜無從將他定罪。秦檜欲殺岳飛時,曾於東窗下與妻王氏謀之。王氏曰:"擒虎易,縱虎難。"秦檜之意遂决,不顧一切地把岳飛治死。

不久,在高宗的支持下,岳飛父子遭到陷害,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父子等人殺死在獄中。後來,秦檜遊西湖,於舟中得疾,朦朧中見一人披髮厲聲曰:"汝誤國害民,吾已訴天得請矣。"

秦檜回到家,不久就死了。沒過多久,秦檜的兒子秦熺也死了。

王氏給他們父子做道場,并委托道士通靈去看望他們。道士前往陰間,先看見秦熺戴着鐵枷,就問他:"太師何在?"秦熺回答:"在酆都。"道士如其言而往,見秦檜與萬俟卨都戴着鐵枷,備受諸苦。秦檜對道士說:"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

自從這件事情以後,后世人們就用東窗事發指在東窗下密謀陷害岳飛一事敗露。后來又用它來比喻陰謀敗露,或罪案遭揭發,將自食其果。

抄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Wednesday, March 24, 2010

出家的僧人,道士為何稱"方外人士"?

僧人,道士追求"跳出三界外,不在紅塵中"的境界,自稱是方外人士。在<管子>,<詩經>等書中,方外是指區域之外,中國之外,即夷狄之地。而后,方外一詞的意思有所轉變。<莊子>中有言"彼游方之外者也",此處的"方外"就是指浮世之外,或超越世俗的世界。

"方外",猶言世外。"方",就是"道"的意思,也指世俗秩序或邦國律法。平常百姓皆在世俗秩序及邦國律法約束之內,故都是方內之人。而在此世俗價值體系規范之外者,就是方外之人。方內,方外的劃分,是以儒家價值標準區分的。儒家認為:除了儒家之外的思想,均可叫做方外之學。佛教乃外國,夷狄之教,故稱佛教為方外之教,又稱僧侶為方外之侶。但依佛教,道教思想理念而言,僧侶,道士都是出家人,擯棄了世人固守的道德規範,不能用世俗的規律加以結束,都可稱作方外人士。后世便以方外人士指代舍世之人,專指佛教徒或道德徒之出家者而言。

出家的女僧人俗稱尼姑,這個稱呼是怎樣來的?方外人士中的僧侶道人各有不同的稱呼,其中女性僧人稱為尼姑。乍一看,與被稱作和尚的男姓僧人似乎關係不大,但兩者是有關聯的。

出家的男僧人最早稱作比丘,女性僧人則稱為比丘尼。比丘是印度梵語的的音譯,原語有破煩惱者之意,意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的男子。比丘尼也是梵語的音譯,又作苾刍尼,刍尼等,意為乞士女,除女,又稱沙門尼,尼,皆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比丘尼所受具足戒要比和尚多,有三百四十八戒,通常舉其大數,號稱五百戒。據說,最早的比丘尼就是釋迦牟尼的姨媽。尼姑的說法就來源於比丘尼,尼即比丘尼的簡稱,而姑則是古代對於女子的泛稱,比如女道士也被稱為道姑。所以,尼姑就成為古代對於出家修行的女僧人的稱呼,號作女和尚。

與尼姑相近的稱呼還有姑子,如<紅樓夢>中的鴛鴦不願意嫁給賈赦,就宣言要出家作姑子去。此處的姑子就是指尼姑,這是對比丘尼的又一種稱呼。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Monday, March 22, 2010

前倨后恭

古往今來,勢利眼常有,成語"前倨后恭"便是貶斥形容勢利眼的用語。"倨"字讀作"句"音,是傲慢的意思,所以,"前倨后恭"是先前傲慢,而后恭敬。

這種情况在生活中時有發生,比如你若穿戴隨便些,在高級用品商店常會被冷落,但是當你這布衣客掏出厚厚一叠叠大鈔時,售貨員馬上換了恭維嘴臉,再如,一群人在高談濶論,根本沒把身邊某君看在眼裏,突然有人稱呼了他一句"社長","經理"之類的話,談笑者立刻鴉雀無聲,對其畢恭毕敬起來。這都是前倨后恭的生動寫照。

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時期蘇秦的故事,在<戰國策>和<史記>中都有記載。蘇秦最早曾游說秦惠王,但是遭冷遇不成功,他穿着破舊的袍子,錢也花光了,形容枯槁靣有愧色地回家了。

一進家門,妻子連織布機也不離開,低頭織布不去理他,嫂嫂不給他做飯;父母根本不同他說話。

蘇秦自此發憤讀書,學成之后,他又到趙國游說,受到趙王重用。再后,蘇秦逐一說服了共六個國家,聯合抗秦。蘇秦還掌握了六國的相印,威風八靣!

一次,他又回家,父母走出30里外迎接他;妻子見到他不敢正視,洗耳恭聽他的說話;嫂嫂甚至跪下拜見他。蘇秦感慨地問:"為何前倨而后恭啊!"嫂嫂回答:"你現在地位尊貴多了呀"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之[文字癖]

Sunday, March 21, 2010

所向披靡

成語"所向披靡"指力量所到之處,一切障碍全被掃除。所以,此語常用於形容軍事或體育竞技中絶無對手的常勝勁旅。

"所向"不難理解,是說力量可達到的地方。"披靡"的詞義則略難了,它在此成語中應解釋為"順風倒下"的意思。"所向披靡"的本來語義是凡是風力所至之處,草木皆被吹倒,以其比喻無往不勝是合宜貼切的。要注意的是披靡之"靡",不可寫成"糜"字。"糜"是"爛"的意思,如糜爛,肉糜等詞都指"烂"意。成語"所向披靡"的准確含義并非"力量
所至一切皆烂",因此不可錯寫成"糜"。"靡"則不同,本身即有"順風倒下"一解,"靡"的古字本來寫作"俯",偏旁"彳"字就是行走的樣子,"麻"可指植物草木。所以"披靡"是"草木披風而走"之意了,實指雜草隨風散亂倒下。

明白了"靡"字本身即有草木散亂倒下之解,我們常會碰到的"風靡"便也迎刃而解了。例如說"電腦上網風靡全國",那是說"上網"如勁風吹草木紛紛倒下般風行一時!當然,"靡"還有別的意思,比如它可以講作"無","沒有",成語"靡日不思"是沒有一日不在思考的意思。"靡"還可解作浪費,"靡費"即指此意。很特別的是兩個"靡"?重叠后的"靡靡"作"柔弱","迟緩"之意了,因此人們形容柔曼的音樂為"靡靡之音"。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21日星期日之[文字癖]

Saturday, March 20, 2010

鶼鰈情深

鶼鰈情深

"鶼,鰈"二字,平時極少用到,華語都讀作"兼,碟"。在書報雜誌裏看到相關標題上用了"鶼鰈情深"一語。有讀者想瞭解此語准確含義。

這四字并非成語,"情深"無須講述,任何人可以明瞭它的意思;"鶼鰈"確實需要做些說明,因為現時很少人用這個古舊詞語了。據<爾雅>記載,鶼是一種鳥,即人們常說的"比翼鳥",它"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說明"鶼"就是"比翼鳥",它不會單個飛行,一定要成雙成對地飛(即"比翼"),名字叫做"鶼鶼"。此鳥其實是古人想像中的一種比翼雙飛鳥,實際并無此物;后人推測,大概應是水鴨的誤稱。不過,"鶼"或"比翼鳥"有無已不重要,因其常"比翼雙飛",古人便用它比喻人間男女堅貞不渝的愛情了。"鰈"從魚旁,當然是一種魚了。<爾雅>也介紹道,它即"比目魚,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意思是此魚正名比目魚,若不成雙(不比),不會自己單獨游走,原名叫做鰈。比目魚確實有,它不像人們想像中卻并不存在的比翼鳥,不過,古人錯誤地認為它也像比翼鳥一樣,是一雄一雌貼在一起成雙成對游走,所以也以其比喻夫婦忠貞相親相愛了。

中國人喜用動植物比喻男女愛戀,"鶼鰈"有如大家讀書常見的鴛鴦,比翼鳥,雙飛燕,連理枝等。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之[文字癖]

Friday, March 19, 2010

染指

昨天"講古說今"談到我們第二個手指頭為甚麼叫"食指"后,今天我們來談談跟食指有關聯的"染指",到底它的典故是從甚麼而來的。

"染指"一詞用來比喻沾取非份利益,這個詞語跟食指有關。

要說這個詞的來歷,還得從<左傳>中的鄭國子公說起。他的食指有特異功能,每次在吃到美食之前,都會食指大動,為他做預報。一次,他的食指抖動不停,果然不久,他受詔入朝,一上朝就看到堂柱上綁縛着一個黿。鄭靈公得知子公有預知美食的本領後,故意未給子公上黿肉,而其他的大臣卻都得到了美味。子公惱怒之下,徑直走到鄭靈公靣前,將手指伸入鼎(諸候王專用炊具)中,嘗了一口之後便直趨而出。

鄭靈公當然也非常氣憤,覺得子公不守禮儀,蔑視自己,揚言要懲治其罪。於是子公便先下手殺了鄭靈公,造成了鄭國由盛而衰的內亂,子公也死於亂中,這也算是饞嘴惹的禍。

"染指"一詞便由此而來,開始時泛指品嘗某種食品,后世則將有非份之想或企圖插手參與某事,稱為"染指"。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19日星期五之[講古說今]

手的第二個指頭為甚麼叫"食指"?

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個指頭叫"食指",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區別,與食指的大小,位置無關,卻從字靣上看來與食物有關,這是為甚麼呢?

其實,食指最早還真的和吃有關,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

古人習慣用這個指頭試探湯水,食物的冷熱,味道,然後放到嘴裏吮一下---古人這樣做并不奇怪,因為上古時代的人們可是用手直接抓起東西來吃的---因此,古人專門將這個手指稱作食指。

之所以選擇食指來做這個工作,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其他手指來說,食指較為靈活,嘗起食物來非常方便的緣故罷。

說起食指,還有段有趣的故事:

春秋時期,鄭國貴戚子公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動,第二天必嘗異味。他出使晋國,食指大動,便吃到了石花魚;出使楚國,食指大動,就吃到了天鵝肉;后來吃到合歡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動,屢試不爽。依此看來,食指與食物之間還真是有着深厚的渊源。

此外,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染指",到底"染指"跟那個指頭有關係呢?"講古說今"在明天將繼續說明關於"染指"的典故。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Wednesday, March 17, 2010

古人認為龜代表長壽,為何用來罵人?

烏龜和恐龍同樣是史前動物,恐龍已經滅絶了,烏龜卻生存了下來而且個體壽命很長,所以龜作為長壽的代表是當之無愧的。龜與"貴"諧音,因此,它也是富貴和權力的象徵,古代把龜作為圖騰,行龜卜,設龜官,掌龜印,佩龜袋,立龜碑,戴龜帽,取龜名等等,來表達對龜的崇拜。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龜,舊也,外骨內肉者也。從它(蛇),龜頭與它(蛇)同。天地之性,廣肩無雄;龜鱉之類,以它(蛇)為雄。"<說文解字>中的這個看法對以後的社會影響很大。之所以古人會有龜蛇同類這一看法,大摡是因為龜與蛇都有冬眠習慣,民間冬季常見龜蛇同居一穴的現象,由此認定龜蛇同類,并且以蛇為雄,以龜為雌。

盡管后人認識到龜也是有雌雄的,但仍舊認為龜蛇是同類。於是認為"(龜)雌雄尾交,亦與蛇匹"。"雌龜偷蛇"之說由此流傳,龜成了亂倫的象徵。妻子有外遇或縱妻行娼的人被稱為烏龜,妓院的老鴇也叫龜頭,還演化出"龜子","龜孫","縮頭龜"等罵人的話。

到了明代,法律規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綠頭巾,以別庶之服。"明人<雜俎>中還記載:"娼妓,錄於官者為樂户,又稱水户,國初之制,綠其頭巾以示辱。""綠頭巾"既是官方對娼妓示辱的手段,也是民間妻行邪淫的代名詞。而龜類中恰巧有一種,頭上確有一道環形綠紋,頭呈青綠。於是人們把妻子有外遇的丈夫稱為"帶綠帽子",并流傳至今。其實烏龜實在是無辜的,是人們將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在了它們身上。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Tuesday, March 16, 2010

為甚麼做官的女婿稱為"金龜婿"?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為有>詩中這樣寫道:"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描寫了一個貴族女子在冬去春來之時,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為要赴早朝而辜負了一刻千金的春宵。這算是"金龜婿"最早的正式出場了。

龜被古人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徵,廣泛運用於官制中,戰國時"大將之旗以龜為飾",漢代規定"大將軍黃金印龜紐"。而"金龜婿"的稱呼則是與唐代官員的佩飾分不開的。據<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唐初,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符,魚袋,以"明貴"應召命。魚符以不同的材質制成,"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裝魚符的魚袋也是"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

武后天授元年(690年)改內外官所佩魚符為龜符,魚袋為龜袋。并規定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由此可見,金龜既可指用金制成的龜符,還可指以金作飾的龜袋,而佩戴者必須是親王或三品以上官員。因此,人們就以金龜婿來代指身份高貴的女婿。

到了后世,金龜婿中"貴"的含義逐漸減弱,而"富"的含義卻有所加強。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Monday, March 15, 2010

走馬觀花

走馬觀花

"走馬觀花"或"走馬看花",都是說騎馬跑着看花,當然是大略一看,形容不仔細觀察,只看事物表象,不看清事物真靣目的作法。使用此語,,不一定真的"走馬",也不一定確實"觀花",強調隨便看看而已。"來不及細看,走馬觀花算啦!"這樣的話相信大家常能聽到。

生活瑣事,無關緊要的遊覽逛街,走馬觀花是司空見慣的事,學習取經,鑽研探索,工作要務的查閱則絶對不可走馬觀花了。

走馬觀花有則笑話,以其喻理有現實意義。笑話說,從前有個叫貴良的男子,身材人品都還可以,只是腿瘸;另有個妙齡女子叫葉青,相貎體態也都不錯,只是鼻子太扁,有點塌鼻梁。當然二人各有缺欠,找對象就常常失敗。於是,在媒人協助下,這兩個男女相親之前,為設法掩飾自己的缺點,各出奇謀:貴良騎在馬上,堅持不動,給人將軍不下馬的威武印象;葉青則拿一枝鮮花,擋住鼻子,做聞花香的高雅美人樣。

媒人當然沒向對方挑明,安排好之后,成功導演了這場親戲。貴良騎馬從葉青門前緩步經過,葉青一看貴良-----馬上將軍,英俊威武!貴良一看葉青-----花間美人,婀娜多姿!二人一見鍾情,心想對方絶對百里挑一,慶幸"走馬觀花"式的相親,實在妙不可言。結了婚再暴露自身缺欠,生米早煮成熟飯了。讀者明白,他倆誰也沒佔了便宜,婚後只好認命了。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之[文字癖]

Saturday, March 13, 2010

空穴來風

成語"空穴來風"常見,但是,用者十有九錯,意思多用反了!不信嗎?打開報紙雜誌看看,特別是報導明星八卦的娛樂新聞,一說到毫無根據的事時,"空穴來風"便隨之出現了。很多人將此語理解成無根據,無憑証,編造臆測的同義語,因為寫者認為,成語說得明白,一個洞穴凭空怎可來風呀?甚至有些辭典也做了類似的錯誤注釋,台灣有本厚厚的<每日一辭>中明確說道:"比喻事情凭空發生之意。"

這類解釋同原成語恰恰相反,"空穴來風"的准確含意是事出有因的意思呢!成語來源於戰國時期楚國人宋玉的<風賦>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句子。此語宋玉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築巢,由於有了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呢。

白居易詩中准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比做說法有根據,有來由。

所以,以"空穴來風"比喻不存在和沒影兒的事,是不够妥當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來頭,則比較恰當。

若怕用錯,可將"空穴來風"同"未必無因"連用。例如,"說她對丈夫不忠,大概不是亂講,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丈夫不在時她濃妝艷抹迎客送客,不是迹象?"

抄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13日星期六之[文字癖]

Friday, March 12, 2010

迥然不同

迥然不同

曾經在電視中的專題節目裏,看到主持人在講某人訪美時靣對情况十分複雜,同以往的訪問大有不同時,選用了成語"迥然不同"。用語恰當妥貼,但是,卻被大家很喜愛的節目主持人讀成了"迴然不同"。這說明,分不清"迴"和"迥"的人,不在少數。

"迴"字"回"音,是曲折之意,有時乾脆與"回"通用,不難解也不難讀;"迥"則完全不同了,它與"迴"只差一筆,音義截然相異。"迥"字讀作"炯"音,拼音是jiong的第三音,解作"遙遠"之意。

成語"迥然不同"已是約定俗成,絶不可讀和寫成"迴"然不同。"迥然不同"是完全不同,相差遙遠之意;若說"迴然不同"不僅沒了"相差甚遠"詞義,而且"迴然"令人莫解,"迥然"和"迴然"真是迥然不同啊!

想起"迥"字并不困難,它現在的組詞極其少見,只消記住常用的"迥然"和"迥然不同"是"迥"非"迴",即不會再出紕漏,因為,其他詞語基本不用"迥"字。

用"迴"字詞語卻比較多,如迴廊,迴旋,迴環。。。。。儘管有時"迴"可通"回",但仍有些是不宜替換的。"迴避"是因不便而避開,若用"回"則少了不便之意;"迂迴"是回環兜繞但志在前進,若用"回",到底進還是退呢?

抄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12日之[文字癖]

"二郎腿"的典故是甚麼?

"二郎腿"跟傳說中神通廣大的二郎神有關。"二郎腿"也就是二郎神的坐姿,即坐時將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靣的姿勢。四川川王廟正殿上所塑二郎神像,以及都江堰二王廟舊時的二郎神像,都是這個姿勢。

關於二郎神其人,有多種指稱,比較通俗的一種是指<封神演義>中的楊戬。據說,楊戬自從娘胎里出來,額上就多生一只金眼睛,能看透天地陰陽動態非凡。正在其父母恐慌之時,忽然來了一位老人,自稱是"玉鼎真人",請求楊家割愛。楊戬父母答應后,真人就將楊戬抱回仙山育養,并加以排脱凡胎,授予真道,騰雲駕霧,變化無窮,五遁并臻,顯成肉身成聖,構成忘年不休之人神。到了商紂無道,王位該休之際,楊戬奉命下山順應天命,扶周伐紂,功勛彪炳。事聞上蒼,玉皇降旨敕命值日公曹及二郎神,職司統轄天庭五營將兵大元帥,鎮守凌霄金城寶殿。

當然,也有不認同<封神演義>故事的。<朱子語類>就認為二郎神是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也有說法說二郎神其實是進口神,是從遙遠的西陲傳到內地來的。印度有個毗沙門天王,也稱北方天王,他是個武神,手托寶塔,他的二子叫獨健,是二郎神的雏形。外國神傳入中國,難以被百姓所接受,於是,獨健被套上了唐初名將李靖的名字,二郎神就變成了李靖。后來經小說的一再加工,二郎神又變成了楊戬。二郎神神通廣大,在<西遊記>裏還戰勝了孫悟空。

抄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Monday, March 8, 2010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
男耕女織的戀人典範

牛郎織女的故事為中國四大傳說之首(中國四大傳說是"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牛郎與織女最初源於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與人格化。

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牽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共有六顆星,其中三顆星組成*-*-*形狀,宛如一個人挑着一副担子在趕路。它是夏秋夜空中著名的亮星,與"織女星"隔銀河相對。織女星又叫"天孫"---天帝的孫女。共有三顆星,成等邊三角形,在銀河西,與銀河東的牽牛星相對。

早在春秋時期成書的<詩經.小雅.大東>中,就有了牛女二星的記載,但尚無故事情節,至漢時已被人格化。

經過歷代發展,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越來越豐富,曲折,充满了人情味,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故事大意如下:

織女是玉皇大帝的孫女,能織得一手雲錦天衣。人間有個不幸的孤兒叫牛郎,跟着兄嫂過日子,可兄嫂不長好心眼,把牛郎趕了出來,只給了他一頭老牛。有一天織女和其他仙女下凡遊玩,在河中洗澡。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偷偷拿走了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很喜歡這個小伙子,二人便結為夫妻。

婚後,小兩口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了一兒一女,日子過得很美满。不料此事被玉帝察覺,便派王母娘娘下凡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一對恩愛夫妻被活活拆散。

牛郎悲痛萬分,垂死的老牛叫牛郎在它死後剝下皮來,披在身上,便能上天。牛郎照着做了,并用籮筐挑着一兒一女,上天去追愛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拔下頭上金簪,憑空一劃,立時出現一條波濤滾滾的天河。小兩口無法過河,只有隔河對泣。最後,終於感動了玉帝,允許他們每年7月7日,由喜鵲架橋,在天河相會。傳說在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人們在葡萄架下還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竊竊細語呢!要是上天落下雨點,那就是他倆傷心的眼涙。

美麗動人的傳說,顯示了人們對一對忠貞相愛(毫無庸俗的門第等級觀念)戀人的深切同情和頌揚。他們那種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也反映了廣大群眾,尤其是婦女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追求。

人們祭拜牛郎織女,還與民俗節日結合了起來。農曆七月初七,是牛郎與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又稱"七巧節","乞巧節"。姑娘媳婦們在這一天,要穿針引線乞巧---向織女乞求智巧,靈巧。圍繞着"乞巧",又生發出乞聰明,乞富貴,乞美貎,乞長壽等,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乞良緣。

抄錄自星洲日報年刋2010年2月14日星期日

Friday, March 5, 2010

古代的匈奴今何在?



匈奴是中國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繁衍在河套地
帶,遊牧於大漠南北。相傳匈奴人是夏人的后代
。春秋戰國時則稱其為"狄","戎"或"胡人
"。

匈奴在中國北方活躍了幾百年,同中原王朝連年
争戰,對中國歷史産生過重要影響。

西元一世紀后,匈奴分為南北兩支,南匈奴入居
內陸地方,后來逐漸和漠民族融合。北匈奴在漢
武帝大規模進擊之下,兵敗西遁,但他們究竟逃
往何處,是個長期不為人知的問題。

大約過了近三百年,歐洲東部突然出現了一支強
大的騎兵隊伍,自稱匈人。六世紀,匈人在匈牙
利平原上建立了匈牙利國。

這支震撼歐洲的匈人騎兵,與中國西逃的北匈奴
有無渊源關係?這是中外學者都感興趣的問題。

史學界不少學者認為歐洲匈人即匈奴。最早提出
這一觀點的是法國學者德揆尼。中國許多著名學
者也贊同這一觀點。章太炎認為,"今之匈牙利
即匈奴音轉"。學者何震亞認為,匈牙利的"匈
"為種族名,"牙利"為地名,匈牙利即"匈人
住地"。

人們還從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方靣進行了考察
,發現歐洲匈人在祭祀天地鬼神,崇拜日月,歃
血為盟,脱帽致謝等方靣與匈奴人非常相似。
1907年,匈牙利探險家斯坦因在中國新彊烏魯木
齊以東五十公里處發現了一處古墓群。最近,匈
牙利的考古學家在重新分析研究這處古墓群的墓
內陪葬品時,意外地發現這些陪葬品與九世紀,
十世紀的匈牙利國內墓群的陪葬品十分相似。

此外,他們還在古墓群附近碰到一個少數民族群
體烏戈爾人 。明天"講古說今"將繼續說明更
多有關於匈奴人的后續發展。(二之一)

抄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古代的匈奴今何在?

昨天談到有關匈奴人的歷史背景,并提到說從各
方靣考察發現歐洲匈人可能是匈奴人。并發現一
個少數民族群體烏戈爾人。今天我們繼續談談烏
戈爾人以及更多有關匈奴的事迹。

烏戈爾人與當地的維吾爾人截然不同,人數僅九
千人,能歌善舞,他們的民歌中有七十三首與匈
牙利的五聲音阶完全合拍。中國音樂學院的一位
教師還發現匈牙利民歌中,有不少曲調和中國西
北少數民族裕固族民歌極為相似,像是一首歌曲
的不同變奏。其中裕固族的<催眠曲>和匈牙利
的<搖籃曲>不僅曲調一致,而且專用衬詞"唄
哩"的發音也一模一樣。

西漢時裕固族曾在匈奴長期統治之下,因此裕固
族民歌保留匈奴民歌的風格是很自然的。遙遠的
匈牙利也有和裕固族一樣風格的民歌,說明北匈
奴西遷到匈牙利后把他們的音樂也帶到了那裏。

匈牙利文學家基塞里.伊什特萬曾多次來中國,他
也發現了這一情况,他還發現裕固族對有些名稱
的叫法和匈牙利人完全相同,如蘋果都叫"奧爾
莫",綠色都叫"凯克",媽媽都叫"奧尼奧"
。他說匈牙利人和裕固族人有"親戚關係"。越
來越多的發現証明,今日歐洲的匈牙利人很可能
與中國古代的匈奴人存在渊源關係。(二之二)

抄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十惡不赦

對犯了大罪的強盜賊寇,常說"十惡不赦"。人
們可以估計琢磨,是說此賊罪惡滔天,罪大惡極,
可寬恕。"赦"字中文讀作"社"是減輕或
免除刑罰的意思,"十惡不赦"的原意是說属於
十種頂級罪惡是不能免的。

到底這"十惡"指的是甚麼呢?這個提法是戰國

以後逐步形成的,隋朝時,已把"十惡"定入法
典,唐代以後直至明清,"十惡"說法相沿成習,
已經固定程式化了,而且,"十惡不赦"漸漸成
了形容詞語。

"十惡"指:一謀反;二謀大逆;三謀叛;四謀

惡逆;五不道;六大不敬;七不孝;八不睦;九
不義;十內亂。

十惡中有些須說明一下,"大逆"指做了不利於

君主的事;"惡逆"是有意惡性攻擊君主;"不
道"是指違反禮教;"大不敬"則是對皇帝冒犯
不恭敬。順便說一下,后來"大逆不道"也成了
成語,也是罪大惡極之意,它的來源是由"大逆
"和"不道"組合而成的。當然,這"十惡"帶
有明顯的封建社會特點,其中大量涉及皇上君王
的戒條。

現在,雖然刑法已經不同,"十惡不赦"作為罪

惡滔天不可赦免的同義語卻保存下來,至今還
使用。對皇帝不敬或違反其教,定為不赦,是古
代或當代極權國家才有的事。

抄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之[文字癖]

Thursday, March 4, 2010

岳飛的後代後來的發展如何?


岳飛慘遭奸臣秦檜設計殺害後,岳飛的四子岳
震,五子岳霆,改名換姓隱居到湖北黃梅縣梅
。后秦檜東窗事發,岳飛冤案得以平反昭雪


宋孝宗委任岳震為盛官朝秦大夫,授岳霆為朝

散大夫。這兄弟二人死后,皆葬於黃梅縣楊梅
岭老樹坡。兄弟二人在黃梅縣留下的九個兒子
黃梅縣繁衍發展,其后裔大多分佈在黃梅縣
的岳東垸,岳西垸等地。這音至今有還有人會
幾路岳家拳。在1986年的徐州全國民間武術比
賽上,岳飛的第二十七代孫岳進荣獲雄獅金奬
岳震,岳霆的墓地如今已成為旅遊勝地。

此外,湖南衡州,雲南安寧縣也有岳飛的后裔

。有趣的是,雲南岳飛後裔岳萬才,岳萬雲的
相與一些古畫上的岳王像還十分相像呢!

最近在新加坡也發現了岳飛的後裔,其中一人

名叫岳維章,今年57歲,住在新加坡麥波申。
岳維章的爺爺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到馬來亞
謀生,岳維章出生在馬來亞,21歲時和妹妹岳
玉蓮,堂弟岳維書一起到新加坡落户。

岳維章有三個孩子,兩女一男,兒子已經參軍

。岳維章希望兒子能以祖先岳飛為榜樣,盡
報國。岳維章尚不知自己是岳飛的多少代后人
,他打算到山西省太原市和他的同宗會靣以尋
根索源。

抄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2月28日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Wednesday, March 3, 2010

一諾千金



成語"一諾千金"出自<史記>,一個叫季布的官員的故事。

季布在楚漢相爭時,基本立場站在項羽一邊,他
多次明幫暗助,使項羽得過勝利,陷劉邦於困難
境地。因此在劉邦最后奪取天下,擊敗了楚霸王
項羽后,漢王劉邦曾想殺死季布。在夏候嬰的極
力勸說之下,劉邦才明白不可心胸狹窄,要以季
布的才能為漢朝盡力,於是封官留用。

季布有個同鄉名叫曹邱生,能言善辯卻愛巴結有
權勢的上層官員,所以季布看不起曹某人。不過
,有一次曹邱生來看望季布,說道:"我聽說楚
地到處流傳關於你的事,大家都說[得到黃金千
兩,不如得到季布一諾],你一句應允承諾這麼
厲害,我要向全國廣做宣傳啊!"

季布見曹某人是真誠拜見自己,就以禮相待,將
他視若上賓,留吃留住。后人根據"得到黃金千
兩,不如得到季布一諾"壓縮成"一諾千金",
這成語自此流傳開了。

"一諾千金"體現了賢人君子的高風亮節,人無
虚言才贏得信用,足見諾言的重要。

日常生活,小到定一個見靣傾談的約會,大到簽
署合約協議,只要有"一諾",應必說話算數,
不可隨意更改,推諉,胡亂解釋,偷換概念以求
違背約定或擲撕毁協議。這樣才可取信於人,"
一諾"便有如"千金"般高貴,從而受到朋友,
以至世人的尊重和信任。

抄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1日星期一之[文字癖]

Tuesday, March 2, 2010

驚魂記

星期六(27/2/2010)早上循例像平時一樣上大號,無意間一望,嘩!不得了!怎麼有鮮紅色的?

刷牙洗臉再沐浴後,趕緊到屋前屋旁找看有沒有[金腰箭](金腰箭是一種草藥,保健生活裏有介紹可治痔瘡),恰好在屋旁花盆中有數棵,就拔了兩棵來清洗後剪段放入鍋煲煮至滾再放小火煲多一個多小時,待溫凉後一口氣喝了兩大杯。雖然是喝了兩大杯,可是不確定剛才上大號的鮮紅色到底是從何而來的?

想到當天是星期六,專科醫院沒有開門營業,需要等到星期一才有醫生。一時心情十分複雜郁悶,擔心是痔瘡,又擔心會否大腸直腸有問題。據醫藥雜誌所述,大腸直腸若是有問題是不會有徵兆,通常都是後期的才會有症狀,如果萬一出現了徵兆就太迟了。

回心一想,擔心也沒用,就待星期一到專科醫院看了醫生才打算罷!翌日星期日早上大號沒見紅,奇怪!怎麼昨天有見紅今早卻沒呢?難道是昨天煲煮喝的[金腰箭]發揮效力,或者不是痔瘡?如果不是痔瘡那就是大腸的問題了,大腸如果有問題。。。那怎麼辦?唉!別鑽牛角尖了,別想太多了,自我安慰地說如果有問題才打算。

星期一早上沒吃早餐就趕到專科醫院,到了醫院是早晨8.30分,到櫃台處登記,護士告訴我說醫生去巡樓可能需要九點半才到。等到醫生來時是早上9.35分,等到護士叫我的名字時是9.55分了。

醫生詢問我有甚麼問題,我照實和醫生報告(星期六早上大號見紅)。醫生幫我檢查肛門後告訴說看不到甚麼,提議我拿瀉藥回來喝以清腸然後翌日再過去放內窺鏡檢查。

下午四點喝第一罐瀉藥,一個小時後就開始跑廁所了,跑廁所到晚上九點才停止,別高興,晚上十點再喝第二罐,一個小時(晚上十一點)後又再開始跑廁所,竟然跑到凌晨一點多才停止,才能放心安睡去也。喝了兩罐瀉藥後跑廁所大號算起來最少都要十多次,沒辦法,醫生交代要照內窺鏡就一定要清腸,清腸的方式就是喝瀉藥。

隔天星期二早上乘搭德士到醫院時是八點(醫生有交代,由於照內窺鏡需要注射麻醉藥,為了安全最好是不要自己駕車。),等到八點半櫃台護士來時將問診卡登記了護士就帶我到樓上照內窺鏡部門,內窺鏡部門的護士交代
我換上醫院的長褲以方便醫生放置內窺鏡。換好長褲後躺在手術台上就有如犯人等待法官的判决。

醫生在九點多時來到內窺鏡部門,起先醫生拿起麻醉藥幫我注射於手背上,就在我注視醫生注射麻醉藥時,咦!忽然間好像睡着了,甚麼都不知道了。待我矇矇朧朧醒來時,感覺有護士在身旁,隨口問護士有甚麼問題嗎?護士回答我說沒有問題,我心一寬,再問一句真的沒問題嗎?回答是沒有問題啦!

我想既然已經醒了,應該可以下床去換回自己的衣服罷!就問護士我可以下床了嗎?護士回答說再等五分鐘,就這樣在手術台上睜着眼睛一直痴痴地等,好像等了不止五分鐘,感覺上好像是等了十多分鐘護士才交代我可以下床去換回自己的衣服。

換好了衣服,內窺鏡部門的護士就將報告交給我,叫我把報告拿去給醫生,還給我一張去食堂喝免費美祿的通告。到了食堂將通告給了食堂負責人,負責人泡了一杯美祿递給我,我捧了美祿快步走到桌子旁的椅子坐了下來就大口吹大口喝,說真的,打從醫生交代昨天下午四點喝瀉藥,傍晚六點過後不可進食任何食物(通常我吃晚餐是七點半,所以這頓晚餐就沒吃)。餓了十七個小時看到美祿飲料就急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喝,喝了一杯美祿猶意未足,本想另外再購買一杯美祿來填足口慾,不過怕被食堂的人笑話就忍住了。

喝了美祿飲料後就將內窺鏡部門護士交代的報告拿去給醫生,醫生(醫生不用看報告,因為內窺鏡是這醫生置入的,他已經知道結果的了)告訴我說大腸直腸沒問題,可以耐十年後才再照內窺鏡。祇是肛門內有一粒痔瘡,是初期的,那天見紅應該是痔瘡罷!可能我有喝[金腰箭]的緣故,所以隔天就沒事,看來我得定時煲煮金腰箭來預防較保險了!

從醫生處出來到收費櫃台去付款,嘩!幸虧臨時有多帶五佰零吉,否則就出洋相囉!之前撥電詢問醫生的護士小姐置內窺鏡費用大約若干,護士小姐和我說大約五百多零吉。我記得五年前照內窺鏡費用是一仟一百零吉,怎麼這次才五百多零吉?本來我帶了一千零吉,為了保險起見,臨出門再拿多五百零吉防備。果然不出我所料,全部費用是一千二佰多,若是沒有臨時多帶五百零吉,那時不知怎麼辦呀!

回到家,太太說快點來吃午餐囉!我狼呑虎嚥地大口大口吃了一碗粥,過後想吃肉橙的慾望,於是切了兩粒肉橙來享受。當天星期二傍晚在彩虹花園有擺夜市場,我在逛夜市場時看到有小販賣豆花水就想喝豆花水,購買了一包加冰的豆花水一口氣就喝完了。人的慾望真嚇人,餓肚子太久,就想一下子填回去,誰知道問題來了!

翌日醒來覺得腰有點酸,不明白為甚麼?糊糊塗塗又過了一夜,第二天醍來腰好像比之前更酸。這時我才想起可能是那天從醫生處回來吃下兩個大肉橙的關係罷,由於之前肚子空空,現在一下子填太多(橙吃多會太寒,平時每天祇吃一個橙),問題就來了。

太太聽我說腰酸,就拿一罐大女兒從星加坡買過來的藥膏叫我試塗,藥膏一塗在腰間,有很辣的感覺。真神奇,塗了兩天,腰不會酸了,好了!又可以幫忙抹地了!

月光小夜曲(早安圖)配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