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9, 2010

為何古代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


古代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這還得從古代女孩子的裝扮上說起。

古時未婚女子在梳妝打扮時,都喜愛在臉上"貼花黃"。花黃就是用採集的花粉,做成黃色的粉料,再用薄紙片,乾花片,雲母片,蟬翼,魚鱗,蜻蜓翅膀等剪成各種花,鳥,魚的形狀,沾满黃粉之后將其粘貼於額頭,酒靨,嘴角,鬢邊等處。也有用黃顏色的飾粉直接在額上或臉頰兩側畫上各種花紋的。

"貼花黃"是少女特有的妝容,因此,也就成了少女的代名詞。南朝陳后主<採蓮曲>中云:"相催暗中起,粧前日已光。隨宜巧注口,薄落點花黃。"北朝民歌<木蘭辭>裏,木蘭恢復女兒打扮的一個標誌就是"對鏡貼花黃"。可見貼花黃是古代少女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裝扮。

按照風俗,少女出嫁後就要另作一番打扮,因此古代民間有俗諺說:"今朝白靣黃花姐,明日紅顏綠鬢妻。"時間久了,"花黃"兩字顛倒用在"閨女"一詞前靣,構成了"黃花閨女"一詞,這一用法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詞。同時,"黃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所以,"黃花閨女"也喻指沒有過性行為的年輕女性。

今天我們了解到"黃花閨女"的典故了,其實在古代對女孩子的稱呼還有很多,明天"講古說今"再繼續說有關的故事。(二之一)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為何古代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

在借用"小姐"稱呼未婚女子的前后,古代還有許多稱呼未婚女子的詞語。

"娘子"不僅僅是戲文,影視中丈夫對妻子的愛稱,還是未嫁或已嫁女子的通稱。"娘"字本指少女,<韵會>就說:"娘字,本少女之稱。"到了宋代,凡是閨閣女子都可稱作小娘子。

"姑娘":是稱呼年輕女子的常用詞語。比如<紅樓夢>中的年輕女子都被稱作姑娘。

"姑子":也有未婚女子的意思。<古樂府.歡好曲>:淑女總角時,喚作小姑子。

"女子":早在先秦,已經有這種叫法。<莊子.盜跖>中"尾生抱柱"的愛情故事就記敘"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陝西方言至今普遍使用"女子"的稱呼,不僅把自家女孩叫做"女子",還於酒肆飯店,大街小巷之中頻傳呼喚"女子"之聲。

"女士":<詩經.大雅.既醉>有詩句說:"厘爾女",據唐代孔穎達的解釋,女士就是具有士人行徑的女子。后來,也逐漸成為對年輕女子的稱呼。

"閨女":即閨閣女子。唐詩中已用"閨女"一詞稱呼年輕女子,這種用法至今用於中國北方農村。

"娃":也指年輕女子。柳永<望海潮>詞云:"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是說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靣上都蕩漾着優美的笛曲和採菱的歌聲。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採蓮姑娘都怡然自樂。此處的"娃"即指年輕姑娘。

對於未婚女子的稱謂和現代用法并不完全相同,雖然部份詞語至今仍在使用,但詞語本身的意思卻發生了變化,如姑娘已經失去古代指稱姑母的意思。(二之二)


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講古佬之[講古說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月光小夜曲(早安圖)配字幕